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病。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典型的病理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俗称疯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病。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典型的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炎、在神经细胞胞浆内可见内基氏小体(Negri Bodies)。

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14~56日,最短8日,最长数月至数年。犬、、人平均20~60日,潜伏期的长短与咬伤的部位深度、病毒的数量与毒力等均有关系。病型分为

狂暴型和麻痹型。

犬:狂暴型分3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为1~2日。病犬精神抑郁,喜藏暗处,举动反常,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喜吃异物,吞咽障碍,唾液增多,后躯软弱。兴奋期为2~4日。病犬狂暴不安,攻击性强,反射紊乱,喉肌麻痹。狂暴与抑郁交替出现。麻痹期为1~2日。病犬消瘦,张口垂舌,后躯麻痹,行走摇晃,最终全身麻痹而死亡。

猫:多表现为狂暴型。前驱期通常不到1日,其特点是低度发热和明显的行为改变。兴奋期通常持续1~4日。病猫常躲在暗处,当人接近时突然攻击,因其行动迅速,不易被人注意,又喜欢攻击头部,因此比犬的危险性更大。此时病猫表现肌颤,瞳孔散大,流涎,背弓起,爪伸出,呈攻击状。麻痹期通常持续1~4日,表现运动失调,后肢明显。头、颈部肌肉麻痹时,叫声嘶哑。随后惊厥、昏迷而死。约25%的病猫表现为麻痹型,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日内死亡。

病因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犬,猫等宠物对RV高度易感,应及时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RV 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质、海马回、小脑和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

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除体外。主要通过咬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人误食患病动物时肉或动物间相互残食可经消化道感染。在人、犬、牛及实验动物也有经胎盘垂直传播的报道。

本病一年四李均可发生,春夏季发病率稍高,可能与犬的性活动以及温暖季节人畜移动频繁有关。本病流行的连锁性特别明显,以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呈散发形式出现。伤口的部位越靠近头部和前肢或伤口越深,发病率越高。年龄与性别之间无差异。

诊断

(1)综合性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咬伤病史,可做出初步诊断。

(2)病原学检查。 对怀疑为狂犬病的动物,取其脑组织、唾液腺或皮肤等标本,直接检测其中的RV或进行病毒分离,是确诊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3)病毒包涵体检杳。方法是取濒死期可疑狂犬病犬尸体的延脑、海马回等置于容器,作压印片检查。检杳时,切取海马回,切面向上,置于吸水纸上用载玻片轻轻按压切面,制成压印标本。室温自然干燥,滴加染色液(4%碱性复红和无水甲醇溶液3.5ml,2%美蓝和无水甲醛溶液15ml,无水甲醇35ml依次混合而成)数滴,18~70秒后,流水冲洗,待干后镜检。发现神经细胞浆内有鲜红色、大小为2~20um的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的Negri小体,即可作出诊断。

(4)血清学检查。在狂犬病的预防工作中,检测血清中的RV抗体是评价疫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和观察感染者血清中抗体消长情况,对狂犬病的诊断和预后也有重要价值。

治疗

对被疑似狂犬病病犬咬伤的动物要严加看管,防止被感染后再伤及人畜。一旦确诊被咬伤的动物感染了狂犬病,要立即处死,并对尸体进行焚烧或者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预防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对其唯一可行的防治原则是减少已证实的媒介动物的群体数量,并避免这些动物与犬、猫和人的接触。从世界范围来讲,由犬传播给人类的狂犬病数量居第一位,其次是猫,在控制犬的狂犬病方面,有两种方法已证实十分成功,即对有主家犬和军犬、警犬、实验用犬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取缔无主犬和游荡犬。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