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普通的解释就是“联绵词”,也就是从上古时期就形成的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义项的用法。
上古汉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但也有一些情况下需要用两个字来表示一个词,而这两个字经常是双声(即声母相同)或叠韵(即韵母相同)的。动物名称中这样的情况不少,如:
蜘蛛 鸳鸯 蟾蜍 蜥蜴 蜻蜓 螟蛉
至于为什么是两个字,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上古的复辅音字分裂成了两个字,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动物的名字更存古,保留下来了上古更早期的读音。而再往前找解释,可能就是语音的随意性了。
当然,如果真要往词义上猜测,个人还是有一个解释的,是否属于胡诌,就请大家评判了:
蜘蛛,去掉虫字旁是“知朱”。“知”字在古代是“智力”的“智”字的本字,“知”读作“智”在四书五经中仍然常见。为什么蜘蛛与“智力”“智慧”有关呢?应该是蜘蛛有能力编织复杂而漂亮的网,形状如同八卦阵,让古人觉得其智力超群。(另一种可能是蜘蛛的感觉特别灵敏,每当虫子接触到蛛网,它都能“感知”到虫子的震动。此外需要注意,“知”与“织”古音差得较远,因此应该无关。)
而“朱”字作“红色”则难以解释。我的办法是考虑其他以“朱”作声旁,而且出现时间比较早的形声字,计有:珠株铢诛侏殊等。
个人认为“蜘蛛”的“蛛”其实是“虫”+“珠”。为什么?因为蜘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肚子,看上去像一个珠子。不要觉得我是信口开河,先看个图片:
是不是觉得除了腿,就一个圆圆的大肚子了?(捕鸟蛛一类的大型蜘蛛,头胸部和腿比较粗壮,相对地显着肚子小些,但是古人是见不到这些种类的蜘蛛的。)
再看康熙字典里“珠”字下的解释,古人也有这种看法:
《通雅》古有辟塵珠,辟寒珠,夜光照乗,大者徑寸,或出於龍魚異物腹中,非獨出於蚌也。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魚珠在眼,鮫珠在皮,鳖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当然,有些蜘蛛好像有抱着自己的卵袋的习惯,所以所谓的“蛛珠”到底是蜘蛛的肚子,还是它的卵袋,我也不清楚,不过知乎上有大神
专业研究蜘蛛的。这里多说一段,我个人部分相信“右文说”,即上古时期共用声旁的一批形声字,除了发音类似以外,含义也有相通的可能。下面先列出从“朱”各字的本义,以《说文》的解释为主。
朱:某种心材为红色的松柏类树木。引申为红色。
株:树木根部(地面以上的部分)
诛:杀。(《释名》:如株木根,枝叶尽落)
侏:短小。
殊:死,身首分离,引申为截然不同。(“歹”字在甲骨文中为残骨形,所以带歹字旁的大多有死亡、杀害、残损义,如残、歼、殊、死、殁、殉、殇等)
珠:《说文》释为珍珠,但古时各种圆形漂亮的小球应该都可称为珠。
铢:古代重量单位,大约合不到1克。(汉有五铢钱)
姝:美女。
如果要找联系的话,前面几个字联系更紧密:
朱(红心松柏)->株(树根)->诛(杀)->殊(死)(参考英语trunk“树干”/truncate“截短”)
朱(红心松柏)->株(树根)->侏(短小)
而“朱”与“珠”的联系就并不那么明显,除非我们假设上古时期最常见的珠子都是红色的。这个假设确实有可能成立,因为许多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串饰,上面红色玛瑙珠占大部分。
西周时期玛瑙玉管组合胸佩然后,珠->铢,铢这个重量单位基本与一颗珠子的重量差不多,二者应该有直接联系。
“姝”字作为美女,其意义可能与“朱”的“红色”义有联系,也可能与“珠宝”有联系,无法完全确定。
仅供娱乐,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