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
中国现在有两处扬子鳄自然分布区,分别位于安徽的宣城地区和浙江的长兴地区,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前者为国家级,后者省级。虽然扬子鳄数量不多,但都是残留分布区,物种与气候、生境等环境适合性好。
保护本应是有针对性消除影响大的人类活动,为扬子鳄解除物种濒危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至于夏天是否太热、冬天是否太冷,扬子鳄能否适应、如何适应,不应是保护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扬子鳄是古老物种,历史上的冷热不知经历了多少个回合,现在正常的四季轮回不是障碍。
可是,我们在保护中却都发展出了冬天把扬子鳄请进暖房过冬,春天再从暖房搬运到室外的措施。尤以安徽扬子鳄保护区鳄的数量多,动作也最大,每次搬进搬出媒体差不多都作为重大保护举措悉心报道,看到搬运人员泥里水里抱着个凶神恶煞的扬子鳄很是辛苦。扬子鳄可能也不好受,防咬伤工作人员必须捏牢其嘴巴(吻),满满一车摔上摔下、互相挤压踩踏等。
扬子鳄是冷血动物,环境气温较低时它们就会本能性躲到地下洞穴中冬眠,冬眠时长可达5个月。那我们为什么不创造条件让他们自然冬眠,却以人工暖房代替洞穴,这不能不令人感叹,如此保护法保护的还是野生动物吗,就算是,世世代代可否坚持得了?保护野生动物,不应该干预、改变其自然生存对策,否则便成了驯养,要有这个分际。
最近看到本月初浙江新闻对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相关工作的报道,标题虽然用的也是寒潮来袭扬子鳄住进“暖房”,但此暖房非彼暖房,其中之一便是扬子鳄利用洞穴自然越冬。说的是饲养员手持稻草沿池塘巡逻,找到土层较薄的鳄鱼洞穴,给加盖稻草为冬眠的扬子鳄保暖。其实这也不用,但人们显爱心亦无妨,不管怎么样并未改变其野外冬眠的习性和进程。如果大家对扬子鳄野外自然越冬不放心的话,这个做法可以学习借鉴。
长兴也有越冬室,室内扬子鳄个头有大些的,也有很小的,室内温度人为调控,这就不是自然越冬了,可喜的是有一部分在自然越冬。人工驯养繁育打破了扬子鳄自然繁育季节选择,冬季了还有大批手掌长度的幼鳄,野外肯定无法过冬。同时,人工饲养在水泥池子里,即使成年扬子鳄也无法打洞。这都决定了不得不给扬子鳄越冬配备暖房、人工转场等,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没有想一想长此以往扬子鳄物种会怎么样呢?
大道至简,野生动物生命历程也一样,保护不能把原本简单的自然对策高度复杂化,否则保护野生动物反噬动物的野性,人工代价很大,保护对象也处在高度退化中,就事与愿违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物种野外生存能力的可持续性,生态文明理念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国际上也提倡以生态系统方式保护自然,我们内心肯定也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工作,具体到扬子鳄越冬,就是该扬子鳄进洞穴时就要让其进洞穴,该自然冬眠就要支持自然冬眠,托着其习性搞保护,而不能改变其习性以示保护。
建议各有关方面进一步提升保护扬子鳄的自然价值追求,尊重其习性,力争有更多的扬子鳄在野外自然越冬,逐步取消人工越冬,使扬子鳄真正成为生态系统中的扬子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