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我发现了一件特好玩的事,和公司的猫,黑豆相关的。
你看我们平时根本不太会去强调它有多重要,对吧,但是我亲耳听到过好几次,有人问到我们办公室现在有几个人,不管有多少个人,也不管问到谁,都一定会说“x个人,和一只猫。”
鹅也说,要是自己独自加班,被问到是不是只有一个人,她也会说,“不是啊,还有猫。”
怎么说呢,反正黑豆就是很自然地成为了这么不可或缺,不可省略的存在,和人类就像什么价值共同体似的,有着和人类一样甚至更需要被强调的意义。
但我也不禁好奇,猫到底提供给了我们什么?为什么偏偏是猫,会和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呢?
我试着去看了一些与人和猫相关的影视作品,还看了多类型的动画或短片,包括最新上线的一部毕赣导演的全新短片《破碎太阳之心》,在得到了不少视觉治愈之后,终于,在一部纪录片里稍稍解开了谜底。
《猫咪物语》
《猫咪物语》是系列纪录片,目前已出5部,如其名之意,是用清新朴素的记录式镜头,集聚世间万千猫咪与其饲主的百态故事。
日语里,饲主指的是养猫的人,这个表达我很喜欢,它意味着人并不在两方关系里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人只是饲养它而成为“主人”,可能长久,也可能短暂。两方都带着游离动荡的意味。
基于这种关系,我的确从片子里看到了不少感人之处。
首先是猫予人的关怀。
猫咪在片里是绝对意义的主角,连旁白也是围绕它们的心情来模拟抒发,把猫咪们的暖萌特性,无缝融入到了平淡生活的每一处。
它对人心情的舒缓就不必多说了,作为皮毛茸茸、眼神温软的生物,在牧场里的劳动间隙,猫会用自己的方式打一下岔,让擦汗的劳工稍微放松。
教室里学习氛围紧张,猫也会爬爬抓抓,用亲昵的靠近松弛一下学生的神经,都是常规的疗愈。
更微妙的是,猫对人多面情感的承载。
比如承载了人的愿望与寄托。
大的愿望有祈祝安详,日本田代岛的岛民认为猫给他们带来了好运气,会把猫当作同等地位甚至更高地位来看待。
小的愿望有对故去时光的缅怀。
一对夫妻常常会来码头看一只叫杰克的猫,因为它和他们十月份死去的爱猫皮毛相像,于是希望从对它的关切里,重拾失落的深情。
猫还安放了人们的孤独,以高度的专注和陪伴,给人们空洞的心打补丁。
被男孩捡到的桃子,对男孩有着强烈的依赖,从小就会舔他耳朵,一起睡觉,长大后也一直等他回家,直到看到他才会喜悦。
男孩在它的专一对待里,感受到了和贴心玩伴一样的幸福。
人对猫的关怀,也自然远不止给予简单的照料,还会精细地关注到猫的需求。
比如对猫情绪需求的兼顾。
猫们在学校里陪学生上课,学生会顾及到它的无聊,在课间和它捉迷藏,还给调皮的它们提供专门的躲藏地方。
比如对猫营养需求,健康成长的细腻观察。
名叫马可的猫老了,不能整块吃东西,得到了它长期的支持和力量的主人,会把食物细细磨碎,也会明白它在吃完后舔自己的手,是一种感谢。
他们像朋友一样,在彼此磨合里越发亲近,相契。
人们对猫的长情,也总有同样浓度的回馈。
智美的纯,陪伴了她一整个校园生涯,她知道猫一直牵挂自己,在大赛结束,踏上新征程的最后一面里,会特别关注猫的感受,还把猫的照片当精神激励。
一位奶奶的猫叫小白,当奶奶去了天国后,懵然无知的小白依旧在日日等她。
而居民街的人们都十分默契,感怀于它像孩子一样的忠心,对它十分关照,像接替了奶奶一样。
这样不止于饲养,陪伴的交互给予,或许便明示着人与猫更深度的联系,也是对我开头那些疑问的一种诠释——
人与猫有着同源的孤独和需求,当他们因意外交遇,便会弥合彼此的创伤。
在相互的关怀里,汲取彼此的温度。
片子的很多细节都能佐证这件事。
世间的猫和百样的人一样,时常有着一样的落魄境遇,人被家庭抛弃,猫被丢弃流浪,猫和人的陪伴,就像同类之间的取暖。
马可的故事便是如此,爸爸因中风而瘫痪,而在朋友劝服下收养了这只只有三只腿的猫。
猫用自己不消沉的态度鼓舞了他,他也在这样的鼓舞里变得勇敢,说过“我有双脚双手,我也会勇敢的”,人和猫在生活里互扶前行。
比如猫会在日常的接触观察里,学习到人的情感,再以温柔反哺于人。
被医院收养的卡比,医生在门口见到它时,它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病痛,“狼狈无比,毛发凌乱”,后面自愿成为了医院的“一员”。
每次当生病的动物送来治疗,它就静默地陪在主人们身边,提供信心和力量。
似乎是从自己的病痛体验里,产生了对同类,对世间疾病的巨大共情。
就在这样林林总总的弥合里,人和猫自然易于摩擦出一种共通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
这种爱有时体现在对彼此的抚摸和并存,大部分时候,是纵使相处时间短暂,也能产生灵魂共振的疗愈。
当然,除了《猫咪物语》,当看到人猫情感短片《破碎太阳之心》后,就让我有了非常相近的感应。
这支短片出自导演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4年之后,专注为猫创造产品的宠物品牌pidan联合新世相,邀请爱猫的毕赣进行了这次创作。
片子很短但质量可品,结合着猫与人的思辨关系,进行了梦幻而哲理的表达。
左右不到15分钟的体量,建议大家先看片子再看下文。
pidan ,赞 5300这支短片以一只黑猫为主角,经历了多色人物的奇遇,在成长的同时传达了一种共通的情绪——
在社会高压节奏下生活的人们,尤其是独居的青年人,渴求着一份柔软的陪伴和爱。
是猫的攀爬而入,意外完成了对这一情感缺口的填补。
从故事表面看,这支童话质感的短片,讲述的就是猫和人之间的温情。
猫原本是游离在田野和俗世之间的旅客,在为稻草人点火之后,它感知到了内心某种情感的呼应,它想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它便开始为她寻找珍贵之物,在这段旅途中猫遇到了3个奇怪的人,也给了他们温暖。
猫会打碎镜子,折射给孤儿院机器人一束光,复苏了被塑料袋绝缘的机器人的生命,让它像从前对孩子们一样,再次说出了那句“你好,再见。”
猫会赠予健忘的人一只眼睛作灯,健忘人用遗忘对抗失去爱人的痛,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爱人是火车司机,和爱人送给自己的珍贵的信。
而猫给予的光,唤醒了被遗忘的一切。
猫还遇见了不快乐的魔鬼,贪婪令他堕入深渊,但猫甘愿用灵魂的音符作交换,却得到了一团看起来没有任何价值的泥土。
好在,它最后送给了旧主人的,实际是泥土里悄然生长出的一朵小花。
那是猫破碎肉体甚至灵魂给予人类温暖的生命之光后,生长出的一种希望。
这也正是诗集里那句“有了爱,人便能抵抗死亡、孤独和别离”的注解,是猫,给了各有忧悒的人们爱,给了他们对抗生活磨折的底气。
但在温情之外,穿透故事表面,你会发现,其实片子想要完成的是更细腻的主题传达,也正是pidan的品牌理念:
“人类之所以需要猫,是因为它能把你我独处时容易堕入悲伤的情绪,凝固在平静之美中”。
这句话将美学风格和人类情绪做了哲理意义的联动,以及“堕入”指向空间意义,而“凝固”指向时间意义,是超越了常规维度的搭配,乍一听没有那么好理解。
好在毕赣从剧作构思到视听,都作了非常灵动的诠释。
我们先把句子简单拆分一下,其中的关键词有6个,独处,堕入,悲伤,情绪,凝固,平静之美。
短片里猫和那3个人的奇妙遇合,便都有着这样的共性。
就拿沉睡的孤儿院的机器人来说,它终日被困在记忆深处的地点里,无法忘怀嬉笑的曾经。
视听上,镜头对它的快速拉近,佐证着猫视角里对它情绪的急剧捕捉。
而后猫的陪伴,令机器人的情绪平和,镜头的移动也更趋于静止。
在最后分离的那个镜头里,猫对机器人的注视,机器人自身的情绪,都变得和缓了许多,就像脱离了回忆的困顿,浸入了一种对美的感知里。
被自囚在往事小屋里的健忘人也是如此,她无法正视伤痛的过往,满屋子的幽暗便是对她心境的具象外化。
是猫的靠近和温暖,给她熄灭的心点上了一盏灯,这盏灯无法改变她的实际境遇,但是令她虚无的情绪有了锚点。
她打开小屋的门如同打开心门,房子在轨道上移动,她也开始忆起真实存在的过往,画面久久停留在她出神的瞬间里。
信件中有一句“人类的爱,肯定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着太阳系",也在诗意化地表达了这部影片对于爱的理解,即便逝去的爱,也是爱,当拥有这份爱,我们才能维持生命。
导演借用移动的火车,不仅视觉上揭示了健忘人的爱人,更是抽象化地表达了爱能维持生命“动力”的寓意。
人的忧伤也因猫的注视,被慢慢凝固起来,回归到一种平和之中。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片名《破碎太阳之心》,关键词破碎。
黑猫找到第一个怪人时,导演巧妙地让黑猫打碎玻璃,也就是“破碎”了外在;
当黑猫找到健忘人时,黑猫用猫眼,“破碎”了肉体,换取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但是它依然没有得到;
最终黑猫“破碎“灵魂,终于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就是爱。
爱,无法通过外在和肉体索取,需要用尽全身心,甚至全灵魂去爱。
黑猫用自己的生命,向女孩表达最珍贵的爱,它终于见到了女孩,问候女孩“你好”,但是它献出了自己,没有了生命,跟女孩告别“再见”。
所以,我想破碎在这里表达的,便是猫和人的情感关系里,猫给人的一种更细致的抚慰:给予人内心的陪伴与极致的爱。
片里人们的消极和退避,和当下不断遭遇生活磨折,易于在独处时情绪波动的年轻人状态,何其相像。
是猫无差别的爱与陪伴,让人们得到了片刻的沉静和慰藉。
往往是猫,对人更为重要。
短片便是意在用猫的视角作为一次切口,完成对这一独居青年群体的精神观照,更关注到了猫在其中的作用力。
这也是pidan为何秉持着「猫为先、公益计划」的品牌主张,他们关注到了猫的本体价值,关注到了生命之间产生连接的源头与需求是什么,在宣扬的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意识到进入人类家庭的猫可以过得更好,也请为穿梭在社会中的猫,多做一些事。
pidan拍摄于中国青海
我们总是需要爱,所以,我们总是需要猫。
那么,猫给了我们如此饱满的爱和温暖,我们又可以为猫多做一点什么呢?
可以点开下面的链接,看看pidan为猫咪们准备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温柔一点对待猫。
音乐/配图/《猫咪物语》系列《破碎太阳之心》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