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养周报起始于 2017 年 2 月 7 日
以每周一篇的频率,为爬友介绍国内外的爬圈咨询
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为止,一共发布了 122 期
公号对话框回复「 肆养周报」,能查看所有往期周报合辑
最近起,肆养文章发文时间有所变动,现在是每天的下午6点,各位爬友记得调整时间看看哦~
上周热点
前段时间,因为一位 B 站的动态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此图片来自 B 站 UP 主野生扬子鳄张龙守护者,
目前原文以被不知名的神秘力量删除,如果这里全放出来估计也会遭受同样命运,所以这里大概阐述一下:就是在动物保护基地内,一个生活有野生扬子鳄的水塘要被填塘,理由是有人会来水塘洗衣服……
而此 UP 主是当地著名的扬子鳄保护世家的一员,他们家从爷爷开始就是当地扬子鳄的保护人员,与扬子鳄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与上级协商,于是有了此动态。
图为国家发给其爷爷的聘书
嗯。。话说要洗衣服这个理由我实在有点想不通,为什么不用洗衣机我就不考虑了,就算喜欢手洗的话,为啥非要去一个有鳄鱼的水塘里洗衣服……
而且这个还不是一般的动物,这可是扬子鳄啊。
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这是我国保护动物的最高级别,和大估计野生个体只有 150 只左右,离野外灭绝就一步之遥。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全世界的野生扬子鳄都生活在这小小的几个湖内。(绝大部分位于安徽,还有江苏疑似也有少量扬子鳄)
我国以人为本,如果是发生鳄鱼伤人事件导致缩减领地还情有可原,但是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类之一,通常只有一米多,性格温顺,极少听过伤人事件。(严格来说,扬子鳄根本不算真正的鳄鱼,它属于世界上仅存的两种短吻鳄之一,短吻鳄的攻击性要小于真鳄类。)
扬子鳄幼体
扬子鳄曾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长江又叫扬子江,那江里鳄鱼当然叫扬子鳄了。我国民间也给其取了其他俗名,如土龙、猪婆龙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中国龙的图腾原型正是扬子鳄。
这么一种中国龙的原型,一种能代表中国的爬行动物,竟然在自家土地上(在扬子鳄保护区内)被缩减领地我是没想到的。
这事也让我想起了 2018 年的一个事件:也是扬子鳄保护区地被侵占用作建工厂、酒店、别墅,当时还上了中央新闻。下图红色是保护区核心部区域,可以看到被建了密密麻麻的建筑。
而被举报后,当地官员竟然认为不该为 100 多条鳄鱼浪费这土地。
如果扬子鳄保护区不保护扬子鳄,那在保护谁?相关领导干部以在后续被监察人员查处。
不过要我说,这事只能怪扬子鳄自己,谁叫你没有长得一副熊猫脸呢?
其他新闻咨询
来看看科学和幻想结合的梦幻生物!
日本艺术家 Hiroshi Shinno 创作极度逼真的结合植物与昆虫的幻想生物。
艺术家并没有使用真正的昆虫和植物,植物部分由树脂制作并用丙烯颜料精细绘制纹理,骨架由黄铜制作。
吃饭勿看!一条蛇被自然分解全过程~
虽然很多人觉得苍蝇以及蛆非常的恶心,但是没有这些分解者的存在,我们的世界会有多么恶臭啊~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楚门狗的世界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看不懂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下《楚门的世界》
港台国外爬圈
精选趣闻
国外野保动向 · 可能被入侵绿安乐灭绝的日本产蝴蝶2020.8.31,Herptiles Yorozuya日本朝日新闻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オガサワラシジミ绝灭の可能性岛外饲育の个体も全灭",オガサワラシジミ(Celastrina ogasawaraensis),翻译作小笠原琉璃灰蝶,是一种只栖息在日本小笠原群岛的蝴蝶。原本广泛分布于小笠原群岛,在绿变色蜥(Anolis carolinensis)入侵后数量急遽下降,2018年之前只在母岛发现少量个体,2018 年 6 月至今则没有再发现新的个体。小笠原琉璃灰蝶根据环境省列出的濒临灭绝生物红色名录,被归类为“绝灭危惧 IA 类”,即在不久的将来在野生环境中极度濒危。因应此状况,日本也在 2015 年于东京都日野市多摩动物园开始进行人工繁殖,2019 年为分散风险转移部份后带到新宿御苑继续进行繁殖,但从今年春天开始卵的受精率急遽下降,没有幼虫出生的情况下至 8/25 日所有人工饲养个体死亡。如果在下一期环境省汇整濒临灭绝生物红色( 2024 年)公开发表以前,都无法确认到新族群及栖息地的话,可能将成为首个灭绝的日本产蝴蝶。绿变色蜥在小笠原群岛的恶行恶状已经相当广为人知,简单回顾一下绿变色蜥在小笠原群岛及冲绳那霸市的入侵及防治历史。小笠原群岛的绿变色蜥可能随着战后的货物移动夹带入侵,1960 年确认出现在父岛,1980 年确认入侵母岛,2005 年被《外来物种法》指定为特定外来物种,2013 年确认入侵兄岛。代表环境省推动移除工作的东京自然环境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计划办公室主任户田光彦博士表示父母岛分别在 2006、2008 开始"ペタペタ作戦",即使用蟑螂屋黏性陷阱来捕捉绿变色蜥。父岛安装于港口附近 10 公顷的区域,母岛安装于岛中部森林约两公顷的区域,共 6000 处陷阱。于 2010 年 3 月约捕获 10,300 只。,父岛移除区域降低 1/4 族群密度,母岛降低 1/5。冲绳岛的绿变色蜥在 1989 年首次在八重濑镇被发现,此后在那霸市已发现族群,对冲绳岛上的原生生物的影响尚不清楚,之后委托给民间业者进行移除。我在 2018 年有到那霸市看过执行团队的工作现场。提到绿变色蜥,跟他同为国际上高风险入侵种的亲戚沙氏变色蜥(Anolis sagrei)也在台湾有入侵族群,2000 年于嘉义三界埔被发现。一开始是使用奖励居民移除的方式,如今已经 20 年,经过现在的研究执行团队调查,沙氏变色蜥在嘉义的族群并未因为 20 年的奖励移除而减少。主要有以下问题:1.并未明确定义移除区域2.移除个体未经专业人员检验确定为沙氏变色蜥3.并未定期评估成效。而以上缺失造成难以从奖励移除策略上拿到有利于管理的情报,仅有宣示意义的"移除只数"。目前研究团队已引入冲绳绿变色蜥移除业者所使用的陷阱并尝试应用于沙氏变色蜥的移除上。但毕竟不同案例状况不会一样,绿变色蜥较喜欢森林性环境,而沙氏变色蜥较喜欢边际环境,而入侵环境一个是在分散的小岛,一个在大岛。种种的差异导致两种变色蜥的控制问题在族群量的估计、陷阱的使用等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小笠原群岛或冲绳群岛那一套在沙氏变色蜥未必会有效。比较庆幸的是,沙氏变色蜥体型比绿变色蜥小,能危害的本土物种也较少,入侵的也不是充满特有物种且生态系统独立的岛屿,但日本政府愿意把绿变色蜥列入《外来物种法》的特定外来物种、谨慎评估相似物种的进出口,且愿意花钱好好处理这个问题(小笠原群岛一年光使用及拆除父、母岛陷阱所需的花费就高达 4500 万日圆)。虽然入侵地点的重要性不能比,但目前台湾政府对外来种的处理态度实在令人灰心,连在法律上的定位都搞不定。目前只有绿鬣蜥(Iguana iguana)被列为有害生态环境、人畜安全之虞原非我国原生种陆域野生动物,更不用说在计画发布及经费支援上的各种主计治国和莫名其妙的行政掣肘。看看日本的惨痛经验,希望台湾政府可以多学习一些,在外来种议题上可以正常一点,不是每个入侵物种都有 20 年可以这样耗。#安乐系的绿安乐、棕安乐、骑士安乐都很有成为入侵物种的潜质。极品个体 · 野外发现白化稜蜥#从物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挺没有特色的种类。但如果能野外看到一只白变,还是挺幸运的。环境案例 · 这样的环境只为一只巴神看图吧,非常棒的水陆环境。陆地用沙子做底,丰容做的很好。
事件 · 太会生!妻逝他与 2 兔相伴 10 年暴增百只满屋臭味扰邻2020.8.31,桃园报导桃园市平镇区金陵里一名柯姓公寓屋主,妻子过世后少个伴鬰鬰寡欢,邻居小孩好心送给他 2 只可爱的兔子,没想到在公寓养了 10 年,兔子越生越多一度多达 100 只,在「兔」满为患下,屋子环境脏乱、臭味四溢,臭到连孩子也受不了只好搬到外面住,左右邻居被臭到家里没办法开窗户,近日因担心传染病风险,市议员黄敬平接获陈情,今邀市府农业、环保、卫生、动保等单位前往会勘。一大窝的兔子是养在金陵里一处老旧没电梯的公寓民宅 3 楼,黄敬平等人在金陵里长庄育胜陪同进屋,一行人戴着口罩还没进屋子就闻到阵阵尿騒味、霉味,一进门惊见屋内家具凌乱,满地都是垃圾与兔子吃剩的菜叶,地上还积着厚厚泥巴和粪便,好几只兔子满屋子跑动,一不小心还可能踩到它们。黄敬平说,柯姓屋主告诉他一开始是在路上遇见1位小学生邻居送他1对兔子,原本只是想妻子走了,养兔子可以有个伴没想到越养越多;邻居抱怨,前一阵子下雨,雨后屋内臭味扑鼻而来,附近邻居都受不了。有邻居甚至说:「我家的门窗是关着的,没有办法开啊…很臭啊!」据悉,柯姓屋主的 2 名儿子在南部工作,鲜少回家。动保处人员初步清点屋内至少有 47 只兔子,不过因为兔子天性会钻洞筑巢,加上屋内房间光线不好,有待择日清点,初步研判屋内都是迷你兔也就是俗称的「道奇兔」,体重 600 至 800 公克,成长状况良好,由于兔子受孕后通常 1 个多月就能生兔宝宝,每次约 5、6 只或更多,柯姓屋主用捡来的生菜喂食从客厅到卧室、厕所都可以看见兔子。由于兔子是私有财产,动保处已商请里长协调柯姓屋主切结,而柯姓屋主听的心软,同意只要找到「好人家」,自己也同意动保处代为安排移置或媒介给教学单位、学校等机构,以安置这些兔子,等到要安置的时候,请屋主的家人陪在同现场清点数量。至于环境脏乱部分,里办公处将在兔子完成移置后,协调平镇区环境清洁中队协助载运垃圾。#可以在台湾开个宠物兔繁殖场卖一些掉。上周爬圈
图片精选
「套图」哪只更像龙?
肆养 公号对话框回复「 精选图片」可获得原图~
— 往期周报 — 为什么某些濒危灭绝的物种容易被忽略?颜值不高怪我咯?| 肆养周报图 |Internet
文 | Darwin,Venom
编 | Darwin